图片名称

乾隆老师讲十二生肖运势(大清乾隆十二生肖)

yuyangjun2025-06-27 19:45:141

大象字课是配合大象字卡推出的汉字微课。

这是大象字课的之一主题之一节课,这次课程是公开课程,习惯听语音的朋友可以加微信chenshuang_1024进群听课。

习惯阅读文字的朋友可以阅读下面的文字版,本次课程的文字版本是课程全文。

??开场白??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象字课。今天是我们开课的之一天,先花些时间来讲讲我是谁、为什么我要开这个课、这个课是什么、谁来听,和在哪儿听。

  我是谁

  群里有一些比较了解我的老朋友,也有一些新朋友,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以后在我们沟通的过程中,大家还会有更多的了解。

  我叫陈霜,是大象字卡的*** 人,朋友们一般叫我霜姐或者是象总。我的本科是中文系的,硕士专业学的就是古文字学,现在是在北京的一所高校从事留学生工作,有十年左右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站了这么多年讲台,今天虽然不是之一次上微课,但是是之一次同时给这么多群上课,所以下午都激动的搓手了。

  我的孩子,欢丸,现在五岁多,大象字卡最初就是为他做的,后来得到朋友们的喜欢和认可,批量*** 出来,现在已经迭代三版,售出了几千套,谢谢大家的支持。

  我的搭档是在群里叫做人肉小秘书的非著名帅哥,乱老师。我们现在每天公众号“欢丸妈妈”上发送的汉字日历,以及字卡的版式设计都是由乱老师完成的。

  为什么我要开这个课

  大象字课是配合大象字卡给大家讲解汉字的一个微课。

  我们在做大象字卡的时候,发现很多家长买回家字卡,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使用,虽然字卡上讲解了一些汉字知识,我们也设计了一些玩法,但是家长们还是很难建立一个汉字学习的体系。

  一个字一个字随机的让孩子认,效率很低,也很容易忘。每一个单个汉字都是一粒散沙,我们这个课就是要把这一盘散沙互相联系在一起,让大家建立自己的汉字知识结构体系。

  我们的目标不是教会小朋友们认识某个汉字,而是了解汉字的本身含义,比如字源、字形解释。还有汉字的使用,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是组词造句,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要了解相关的成语、相关的诗词和汉字背后的一些历史文化。我们还会给每个字找到好朋友,12个主题就是十二个类别,把每个汉字都放到一个类别中,让它找到组织。

  所以在课程中,我的主要内容是讲解汉字本身。对识字方 *** 穿插涉及,但是不作为最主要的内容来讲。希望我们不仅仅是把汉字当做一个工具,而且还能当成一种文化。

  认识一个字很简单,我们现在的社会,文盲已经不多了,每一个人长到一定的年纪,都差不多能把常用汉字认全了。而且认字实际上没有太好的捷径,就是多看。多看不是说你举着一张字卡,在孩子面前闪一万次,这样也可以认字,但是我觉得他会很烦。更好的*** 就是让他在生活中总能用到这个字,让他在各种场合都看到这个字,最慢也是更好的*** 是阅读和使用,你今天在这本书上看到一个字,明天在那本书上又看到它,后天在街上走着招牌上又看到它,就记住了。

  所以我们课程的目标不是让孩子认识多少个汉字,追求某个识字数量或者识字速度。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你编织一张汉字网。我们的汉字知识体系有经线,就是字源和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有纬线,就是与它有关联的其他字,它可以引申出来的各种成语诗词历史知识。这样经纬相交,就能编织成一个汉字网,它就不再是单一的一盘散沙。每当你拎出来其中一个汉字的时候,就能拽出来相关的一片。

  这个课是什么

  大象字课12个月每月一个主题,每个主题分为四课,每周一课,这里有一张12个主题的图片。

  

  大家可以看到,这12个主题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在选字的时候,我考虑到了三点:

  之一,是跟小朋友生活有关的字,他在生活中能够见到、能够使用到;

  第二,是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中非常关键的字,我们刚才说到,认字不仅仅是为了认字,我们希望能够多引申一些内容,让我们的小朋友甚至是家长能够从汉字中看到历史、看到文化。

  第三,在我们汉字*** 中非常关键的一些元素,部首,即便不是常用字,我们也会提及,因为这是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你认识了这个部首,就能够理解相关的一系列汉字。我不把部首单独拿出来讲,那样很枯燥不容易记住,部首也融合到每一个主题里面来讲。

  每次课分成两大部分,基础部分讲8-10个基础汉字,引申部分讲5-8个相对难一点的汉字,这是一个大概的情况,不是要机械保证这样的形式。每周总共是15个左右的字,每个月60个字,一年是720左右个字。字数不多,主要是扎实,跟那种一个月认识三千字是不同的目标。

  谁来听

  孩子的爸爸妈妈为主要对象,孩子也可以跟着一起来听。我在进群的时候要求大家在群名上标注自己孩子的年龄,我看了一下,最小的,除了还没孩子的,有一岁的,更大的有八岁的。年龄差距这么大的孩子,肯定没法在一个群里听课。

  另外由于时间关系,我要在不到一小时讲15个汉字,会讲的比较快,小朋友可能理解不了,更好的办法是爸爸妈妈听完了再讲给孩子听,或者拿着字卡去跟孩子玩。我会把每个字在字卡的哪一个部分告诉你,一些补充的字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和需要来补充。我相信一年或者半年以后,我们班里面的家长对汉字的理解就能够上一个台阶,你不仅仅是了解了我讲的720个字。

  当然现在的爸爸妈妈都很忙,小朋友们也很忙,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部分。如果你对汉字特别感兴趣,或者你的孩子对汉字特别感兴趣,那就能选择都听,每周一个小时左右,课前我会给大家留一些预习作业,主要是让大家能够带着思考来听课,还会给家长或者孩子一些小奖品。

  在哪儿听

  欢迎大家来微信群里听直播,在课后我会给大家一些互动时间。没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在社群助手里回听,回听没有次数限制。

  另外每次课程的文字精简版会整理在“欢丸妈妈”的公众号上,在课后推送出来,喜欢阅读文字的朋友们可以关注。

  课程预计是每周二晚上八点到九点,就是今天这个时间。如果有什么变动,我会提前通知大家。整个课程会在年底,也就是12月31日之前结束。非常期待能与在座各位共度领略汉字之美的一年。

  开课之前,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请大家来猜一下这次我们会讲到哪些字形是一个人的字。发圈截图并且猜的最准的朋友,可以获得一个小礼品。

  由于这是之一次作业,我们的作业图片上也不是说的太清楚,很多同学觉得审题有点困难。下次我们会改进,另外随着课程的进行,我想大家也能对我们的题目更加游刃有余。

  课后我来公布获奖人的名字,并且来说说有哪些字是大家比较普遍猜错了的。三群拉的比较晚,这次没参加活动,没关系,我们还有47次机会哈。另外这次一群设置的主群,以后我们也可以轮流设置主群,或者互动比较活跃的群做主群。

??课程内容??

  好的,题外话说了很多了。下面进入正题,今天是之一部分,人和人类的之一课——一个人。

之一个字

(大象字卡2.0版木部,2.1版橙部,以下省略字卡版本)

  

  人能够说是除了一以外,最基础最简单的汉字之一。有的所谓的象形汉字把人字画成一个迈开两腿朝前走的人的样子,这是不对的。实际上我们从甲骨文来看,人是一个象形字,是一个人站立着的侧面形象,左边是两只手向斜下方伸出。隶变之后,成了现在这样的写法。

  我们现在有一个词是“人民”,在古代,人和民有很大的区别。人,除了表示一般的生物意义上的人以外,大多是指贵族或者是有身份地位的人。而民,在造字上,有学者就认为表示一个锥子刺入了人的眼睛,说明这个民是一个奴隶。

  

  顺便在这里说明一下,汉字学和其他科学一样,根据文物的不断出土,文献的不断研究,也会产生研究结果的变化。不同的文字学家,也会有不同的观点。您在这里听到的,只是我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加上我自己的理解所选择的观点,不一定和您在其他书里看到的一致。我讲的内容也难免会有错误,也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我们公众号里每天推送的汉字日历都在讲字源和本义,实际上字源和本义在学术界常常都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我也是选择其中自己觉得最合理的一种。就好像宇宙大爆炸,也并不是盖棺定论,严格来说,可能永远都不存在盖棺定论的时候,永远都不会有一个仓颉跑出来说,我告诉你们我造这个字就是什么什么样的初衷。

  对待汉字我们可以问问“为什么”,但不是说每个为什么都能够得到确切的答案,有时候只能知道“是什么”。就像我们没法知道为什么吃了二三十年的饭,一个人就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们也无法知道经过几千年的汉字演变和变革,一个字为什么就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们能够说“上帝从不掷骰子”,每件事情都有其原因和结果,但是中间这个发展过程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真相。我们得出的结论依靠的都是分析甚至仅仅是猜测。

  所以家长们也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听课得到的、读书读到的,都不一定是什么“真理”,尽信书不如无书,也不要老觉得自己知道的就是真理,对待科学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

  说回人民两个字,我们现在组词,人往往跟比较好的形容词搭配,比如伟人、仙人、圣人、贤人、完人。而民往往跟贬义词搭配,比如贱民、刁民。后来的民逐渐表示老百姓的意思,地位稍微提升了一点,但也不是很高。孟子有一句著名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所以这句话这么有名,就是因为它在当时的历史时期非常先进,能够把民放在那样一个地位。

  在造字上,有很多字是通过把人字上下颠倒或者转动来造的,还可以把人字和人字以各种形式进行组合造成新字,新造的字可能是独体字(比如大)也可能是合体字(比如从)。?

  另外人也是一个常见部首,亻,这个部首叫做单立人或者单人旁。从这个名字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应该是一个站立的而不是走着的人形。

第二个字

(金部,红部)

  

  这个字我觉得大家应该了解,首先它是我们大象字卡拿来当做示意图的字,你们老能在我朋友圈看见,其次它也确实很容易猜到。哪怕你给一个小朋友看这个字的甲骨文字形,他也很容易看出来,“大”像叉着腿,伸着双臂的正面站立的人,有手有脚。这个字很好学,你站起来,带着孩子一摆pose,他就记住了。

  我们的预习作业说字形像一个人的,一个汉字,有字形、字音和字义。所以大,很多同学猜这个字,它的字形很明显是一个人。

  跟大有点像的另外一个字,太。本来也是大,意思也是大,后来语音分化,加了一点变成了太。太极、太上老君、太白金星,都是说他大,或者是身份地位高。太子,就是皇上的大儿子。后来太引申为“过于”的意思。

乾隆老师讲十二生肖运势(大清乾隆十二生肖)

乾隆老师讲十二生肖运势(大清乾隆十二生肖)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第三个字

(金部,红部)

  

  大字上面加一个横就是天,在甲骨文里大字上面加的是一个方块,这个方块我们在后面的几个字里还会见到,是人的头。爸爸妈妈对这个方块应该都很熟悉,三岁左右的小孩画画,人头就是这么画的,古人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能够说是人类历史的儿童期。

  ?小篆简化为一横,主要是为了写字方便,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字差不多,一横是指事符号,就是在着重人的头顶。然后又引申为头顶上方的天空,并且也表示住在天上的那些天神,上帝。天马行空,天人合一。

第四个字

(木部,橙部)

  

  这是一个有点争议的字。我们先来看字形,甲骨文,这里看到的很明显是一个人,也是侧面站立,跟人有什么区别呢?人是一个瘦子,身是一个胖子,它有个大肚子。到了小篆,这个大肚子还在,里面还有了一个横线。甲骨文中有的写法是大肚子中间有一点的,甲骨文有很多的写法,我们一般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常见的,但是实际上写法非常多,因为当时的汉字还不规范。这一点后来在小篆里写成了一个横。

  这个字代表人的身躯,这个是非常保险的说法,没有任何疑义。但是我们还可以继续探讨一下,为什么要把一个人,他的肚子突出呢?肚子上那个点又代表什么呢?有一种解释是说大肚子就是单纯的肚子,这个点代表肚脐眼,邱昭瑜的《有故事的汉字》就是这么解释的,旁边还画了一个胖子。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这个代表了怀孕的人,那个点当然就是代表胎儿。我们现在说身孕,就是这么来的,还有某些方言里会说一个女人怀孕了叫做“有身子了”,可能是这个解释更好的佐证。

第五个字

(金部,红部)

  

  子的甲骨文和小篆基本上是一样的。上面的部分,我们又看到了天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头,下面的两只手比较容易理解,脚为什么只有一只呢?因为古时候很小的婴儿都是要包着一个襁褓的,我们现在有的地方还有这种习惯,新生儿要把两条腿捆起来,说是腿长得直,这个习惯已经被现代科学证明是陋习了,我想以后慢慢的就没有人这么做了,但是我们从汉字上还能看出来这样的古代习俗,很有意思。现在我们给小宝宝裹一个包被,让他有安全感,比较容易睡着,这么做是可以的。所以子是表示婴儿。

  子有一个可以延伸的话题,就是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大家看我们课程的之一部分叫做子部,什么意思呢?因为课程总共是十二个部分,正好可以用十二地支来标明分类。天干地支的历法我们现在已经不用了,跟小朋友讲起来比较枯燥复杂。家长可以讲一下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有一本赖马老师的《十二生肖的故事》推荐给大家。

第六个字

(金部,红部)

  

  这个字是多音字,我们来讲liǎo这个读音。这个字有点惨。我们来看它的甲骨文,上面是一个头,下面也是并起来的两只脚,只是比刚才学到的“子”字少了两只胳膊。所以这个字就是像缺少双臂的孩子。对于古代人来说,缺少双臂,不管是出生就没有,还是后来遭遇了什么事故,意味着什么,不说大家也明白,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在古代就是这样的。了就是表示没有、完结、结束,了无生趣,了结,一了百了,一走了之。

第七个字

(金部,红部)

  

  这个字也是表示小婴儿,它的关注点和“子”就有些不一样。我们来看一下,甲骨文、小篆、隶书,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下面实际上就是人字,是一个侧面站立的人,上面是什么,有的专家认为是小婴儿的囟门没有闭合,有的认为是表示小孩子在张着大嘴哭笑。囟门这个问题大家不要觉得古人不知道,这个问题不需要很高深的解剖学知识,因为小孩的头顶摸起来就是软软的,所以也很有这个可能。简化字孩子可能会觉得和八字更容易混淆,但是实际上这部分的造字逻辑和“人”字是统一的,是一个侧面的人。

第八个字

(金部,红部)

  

  这也是一个象形字,从甲骨文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一个老人手里拄着拐杖的样子。但是你看,它的小篆,到隶书就完全看不到造字的本义了。这个字并没有经过简化,所以现在有的人非常否定简化字,一味否定,觉得是对文化的割裂,各种吐槽。我觉得这也不是一种科学客观的态度,汉字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必然会是这样的结果,汉字发生大的变革也并不只有简化字这一次。我们曾经在公号里面讲过汉字的流变,大家可以去公众号具体去读。

  如果文字都要保留造字本义,那么大家可以看看字卡背后的那些甲骨文,很多字没有点绘画功底你可能都写不出来。所以文字的工具属性决定了它在流传过程中是需要不断向着方便使用的方向进化的,我们现在很多的简化字,其实也不是文字学家凭空设计出来的,而是参考了历史上的很多俗字、草书写法,汉字作为工具就是在往尽可能简单方便的方向发展。反倒是现在我们开始打字了,不能体会以前的人用毛笔写字的痛苦,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所以我们学汉字学,了解字源,实质上是要让自己、让孩子体味汉字之美,并不是说要复古要复辟。学历史也不是为了要穿越回古代。

  刚才说的8个字,都是在字卡里面出现过的,具体的字形解释、成语、诗词,大家可以到字卡背面去看。下面讲几个补充的字:

之一个字

  

  这个字跟大有点像,跟天也有点像。大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天和夫也都有这个元素。天的一横是在头顶,夫的一横往下一点,插在头上。插在头上的是什么?就是簪子。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个妇女,那你就错了,古代人有一个成人礼,叫做弱冠,在男子20岁的时候要把头发用簪子别起来,然后戴上冠,也就是帽子。

  字形上的这一横就是表示男子成年的簪子。夫这个字就代表成年男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都是成年人。

  夫还有一个常见意思是文言文里的虚词,发语词或者是助词,读作fú。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有名是因为 *** 诗词《水调歌头·游泳》里引用了这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形容时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第二个字

  

  上半部分也是一个大字的变形,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下面多加了一横,代表地面。整个字形像一个人双腿平稳的站在地上。顶天立地。引申意思是建立,建功立业,三十而立,不破不立。

  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在说自己的情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三十而立,并不是说三十岁成家立业了,而是“立于礼”,也就是说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得当。这个看起来好像比成家立业的要求低一些,但是也不好说,这是圣人的情况,大家自己自检一下。

  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小学课本里的诗。

第三个字

  

  上半部分看起来又像一个大,但是大下面的两条腿朝里面弯起来了,这个字就像一个人交叉双腿的样子。表示交叉的意思,立交桥,犬牙交错。

  引申为交往,某某之交这样的成语特别多。莫逆之交,两个人一点都不会逆着,干什么都顺着,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点头之交,那就只是认识的人,见面会点点头打个招呼,不会说很多的话。生死之交,患难之交(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忘年之交(年纪相差很大但是感情很好的朋友),一面之交(只见过一次面的普通交情),泛泛之交(交往很浮泛平淡的人)等等。

  庄子里有一句话,现在都已经变成俗语了,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醴是跟水相对的,这个字有一个酉字旁,跟酒有关系,是一种甜酒,类似于米酒之类的东西。

第四个字

  

  从简体字很难看出它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双手叠放在一起,跪坐在地上的人,用这种看起来低眉顺眼的姿势来表现这是一个女人。女指的是还没有出嫁的女孩子,已经结婚的称作妇。

  

  妇(婦)左边是女,右边是一个帚,说明这是一个很贤惠的妻子,能够*** 持家务。古人因为需要男子作为劳动力,通常都有重男轻女的心理,但是在某个特殊时期,反而会觉得生女孩比较好,这就是战争时期。杜甫《兵车行》就有这样的话: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第五个字

  

  母和女的甲骨文非常像,就是女字上加了两点,这两点是什么比较容易猜:*** 。作为一个母亲,比较关键的特征,就是要给孩子哺乳,所以要非常着重这点。母后来不光是表示女人,也表示各种雌性动物,母鸡、母牛、母老虎。当然母老虎后来又有了其他的引申义,也可以给孩子讲一下。母字最著名的一首诗,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六个字

  

  这个字像天,天上面是方头,这个元是个圆头,甚至还把这个圆头给涂黑了。大家知道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用刀刻上一笔比较容易,涂满了就非常困难,大家可以试一试。这个元的头给涂黑了,可见是多么的着重。

  这个字就是表示头,因为头是人最重要也是更高的部位,所以又引申为最重要、更高、之一,元首、元旦。

  有说欧阳修,有说朱淑真的一首词《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夜,就是上元夜,也就是元宵节正月十五的晚上,习俗是要赏月看灯,但是因为物是人非,所以写了这么一首悲伤的诗。

  上元节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是七月十五,鬼节,习俗是要祭祀,在古代是非常关键的节日,但是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不过这个节日了。下元节是十月十五,是一个道教节日,也是祭祀祖先,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都和祭祀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第七个字

  

  跟老有点像的一个字:考。甲骨文简直一模一样。考的本义就是老,年纪大的。现在这个意思已经不用了,有一个比较近的引申义,去世的父亲,这个意思还在用,有成语,如丧考妣。

  跟老有点像的另外一个字,实际上我们应该放到下次课去讲的,就是孝。

  

  孝的上半部分和考、老是一样的,是一个老人,下半部分不是拐杖,而是一个子,也就是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老人,这样的字形,是两个人。所以孝就是说年轻人要背着老人、搀扶老人,在生活上关心和照顾老人。这个意思是没错的,但是后来在后面加了一个顺字,要求年轻人在思想上顺从老人,这就有点变味了。

  这次我们讲了15个字,字形上都是看起来像是一个人的字。

  这些字的古文字表我们来看一下,一目了然。

乾隆老师讲十二生肖运势(大清乾隆十二生肖)

  

??课后??

  大家说到的字,有些字形是一个人,只不过我没有讲,比如说文(像一个人的胸口纹饰着纵横交错的花纹,也有说这个字本身就是纵横交错的花纹)、介(像一个人身穿铠甲的样子)、还有长、尸、美、兄、舞、既、夏等等,非常多,我没有具体统计,但是班里同学提到的,肯定也有几十个了。

  还有一些字意思是一个人,但是字形不是一个人,可能增加了表示声音的成分,我们叫做声旁或者声符。比如很多单立人旁的字。这些形声字,字形只占一部分,所以下次再猜字形的时候,大家就往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上猜。

  还有一些大家都看着像人,但实际上不是。比如说个,你们看它有点像竹的一半,所以它可能是表示竹叶的。呆,下面是个木,有个词叫呆若木鸡,这个字就是形容呆的像木头似的。现在有种零食叫槑完槑了,是两个呆合在一起,读作梅,就是梅花梅子的梅的异体字,跟树木有点关系。另外有猜木啊、火啊,虽然都有一撇一捺,但是它们是像木的样子、像火的样子。

  还有是被我的小伎俩欺骗的,或者数学不太好,没数清楚人数的,说的是从,众这样的。

??下期预告??

  那么下一期我们就是来讲两个人,比如从,还有多个人,比如众,这样的字。为了让大家好好过节,我们下周的课程推迟一天,是2月15日星期三,时间还是晚上八点。欢迎大家准时收听直播。

  接下来的几天里,希望家长和小朋友能提前预习一下字卡,找一找都有哪些两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字是已经学习过的。字卡上没有出现的字,也欢迎家长们写下来,拍照发给我。

「大象字卡」2.1版

· 欢丸妈妈出品 ·

  小学语文300常用汉字卡

  

收听课堂笔记语音版

请加微信chenshuang_1024进群听课

网友评论

热门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
关注我们
qrcode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侧栏广告位